智能体通信调用协议汇总

技术 · 5 天前
智能体通信调用协议汇总

多智能体通信协议正从单一工具调用 向跨平台协作去中心化生态演进。开发者需根据场景需求选择协议:

  • 企业内部:优先ACP(低延迟)或A2A(任务编排);
  • 开放互联网:ANP或LMOS(动态发现);
  • 工具集成:MCP或agents.json(轻量级适配)。

目前来看市面上智能体发展的趋势将聚焦协议层的 安全增强(如零知识证明)和混合架构(中心化+去中心化结合)。
生成封面图 (1).png

一、基础通信协议

1、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连接大语言模型(LLM)与外部工具/API,实现上下文感知的动态调用。

技术特性:

  • 支持JSON-RPC 2.0消息格式,兼容HTTP/WebSocket传输。
  • 提供标准化工具调用接口,如OpenAI Function Calling和LangChain Tool Calling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LLM与数据库、API、工作流的集成,如金融数据分析、实时数据检索。

解决问题:

  • 旨在为大型语言模型(LLM)提供标准化的接口,以便连接和交互外部数据源和工具

2、ACP(Ag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本地优先的实时智能体协作,强调低延迟和隐私安全。

技术特性:

  • 基于本地总线或IPC通信,支持多部分消息(MIME)传输。
  • 无状态设计,适用于无人机编队、工业物联网等边缘场景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离线环境下的多智能体协调(如工厂机器人、无人机集群)。

二、跨平台协作协议

3、 A2A(Agent-to-Agent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跨厂商智能体互操作,支持任务委派与结果聚合。

技术特性:

  • 基于HTTP/HTTPS和JSON结构化消息,兼容OAuth2安全认证。
  • 定义“智能体卡片”(Agent Card)描述能力与接口,类似企业微信的任务协作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企业级多智能体系统(如Google Vertex AI、Hugging Face生态)。

4、ANP(Agent Network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去中心化智能体全球互联,基于Web3技术构建自主网络。
  • 实现身份认证与端到端加密。引入"元协议层",支持自然语言驱动的协议协商和代码生成,让智能体根据上下文协商通讯协议。整个网络是点对点网状结构,无需中心化服务器

技术特性:

  • 使用去中心化身份(DID)和JSON-LD语义描述,支持P2P加密通信。
  • 无中心化服务器依赖,适用于开放互联网环境。

适用场景:
跨平台智能体协作(如开源社区、去中心化AI服务市场)。

解决问题:

  • 致力于解决智能体之间的身份认证、加密通信与协议协商问题,目标是打造智能体时代的"HTTP"

三、生态系统级协议

5、LMOS(Language Model Operating System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统一智能体描述与发现机制,构建智能体“操作系统”。

技术特性:

  • 基于JSON-LD和语义网技术,支持本地(mDNS)和全局(注册表)发现。
  • 提供动态分组管理和任务路由框架(如ReaCtor)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企业级多智能体集群(如客服助手、自动化工作流)。

6、AITP(Agent Interaction & Transaction Protocol)

核心功能:

  • 支持跨信任边界的结构化交互与可信交易。

技术特性:

  • 定义“聊天线程”(Threads)和“能力”(Capabilities)模型,支持支付、数据共享等复杂场景。
  • 兼容W3C DID和OAuth2安全机制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分布式金融、跨组织协作(如供应链管理)。

四、新兴与补充协议

7、agents.json

核心功能:标准化智能体服务声明,类似“Agent友好型网站”的robots.txt。

技术特性:轻量级配置文件,声明智能体能力、接口和访问策略。兼容现有Web架构,部署成本低。

适用场景:Web服务与AI智能体的交互规范(如API服务发现)。

8、ACN(Ag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)

核心功能:去中心化点对点通信基础设施。

技术特性:基于分布式哈希表(DHT),支持公钥发布与加密通道。

适用场景:隐私敏感场景(如医疗数据协作)。

协议对比与选型建议

协议核心优势局限性典型场景
MCP工具调用标准化依赖中心服务器LLM与外部系统集成
ACP低延迟、本地自治需预部署注册表边缘设备集群
A2A跨厂商互操作性安全性依赖OAuth2企业级任务编排
ANP去中心化、全球互联生态成熟度较低开放互联网协作
LMOS动态发现与分组管理架构复杂度高大规模智能体集群

本文作者:小码哥

本文链接:https://blog.wesee.club/archives/1017/

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(cc 创意共享 3.0 许可证

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

粤ICP备2023052298号-1